在白起准备进攻楚国之前,秦昭襄王曾向他询问所需兵力。白起回答:“七万足矣。”这一回答让昭襄王吃惊不已,他难以相信,面对楚国百万雄兵,白起怎么能仅凭七万兵力取胜?的确,在嬴政统治时期,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与楚军激战,结果惨败,甚至死伤无数,最后嬴政只得派出王翦带领六十万大军,才最终征服了楚国。那时,楚国的实力显而易见,白起的七万兵力似乎简直是天方夜谭。
然而,白起依旧坚信自己的判断,他解释道,楚国政治混乱,派系纷争严重,长期内部分裂的局面使得楚国军队士气低落。尽管兵力庞大,但其战斗力远不如表面看上去那么强大。白起计划像伍子胥和孙武一样,集中精锐之兵,出奇制胜,迅速突入楚国腹地,直捣郢城,最终一举破敌。秦昭襄王虽然难以理解白起的自信,但对他以往的卓越表现深信不疑,于是决定相信白起。
展开剩余76%公元前279年,白起接管了上庸,开始部署攻楚战略。上庸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汉水流域,白起认为这是攻打楚国的最佳出发点。此地之后曾以襄阳著名,是历代楚国的重镇,地理位置至关重要。若能攻占鄢城,楚国的西部防线便告崩溃。
为了实施这一战略,白起采取了分兵两路的方式。一路由他亲自率领七万精兵,快速沿汉水南下,直捣楚国腹地,目标直指鄢城;另一路由蜀郡太守张若带领数万巴蜀之军,从四川沿长江东下,牵制楚军主力,分散其注意力。
楚襄王见秦军来势汹汹,决定采取包围策略,命令数十万大军收缩至汉水一线,伺机围困秦军。白起却毫不畏惧,带领精锐部队迅速展开轻装进军,沿途掠夺楚国粮草,并利用政治手段将楚国百姓转化为秦军的后勤支持力量,极大地削弱了楚军的后勤保障。楚国民众甚至主动为秦军提供援助,展示了白起的军事与政治智慧。
白起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深刻了解楚国的内情。他知道楚国虽然拥有广阔的领土,但其军队缺乏战斗韧性,管理松散,士气低迷。借助楚国政治和民众的不稳定,白起巧妙地利用了楚军的软肋,实施突袭。进入楚国后,他下令拆毁桥梁,切断秦军的后路,坚定了全军必胜的决心。
在这种情况下,楚军无法形成有效的反击,反而被七万秦军压得节节败退,白起迅速攻占汉水流域的多个重要城市,直逼鄢城。鄢城一旦失守,楚国的西部大门便彻底崩塌,楚襄王不得不调动主力集中防守。
鄢城的防守异常严密,楚国的主力部队集中在此地,白起意识到只有通过决战才能解决此困局。于是他命令秦军全力进攻,经过长时间的围困后,终于打破了楚军的防线,攻占了鄢城。这一胜利直接导致了楚国政治和军事体系的崩溃。
白起的策略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剑,直接刺入楚国的心脏。接下来,白起继续扩大战果,成功攻占了郢都和周边的多个城市,最终迫使楚襄王放弃了抵抗,逃至陈地,标志着楚国的彻底衰落。
白起的军事天赋、冷静指挥以及对战局的深刻理解,使得他成为了秦国最为重要的将领之一。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兵力上的碾压,更是战略上的巧妙运用。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之家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