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7月15日电 题:从农民运动到工业革命:英雄故乡的振兴
新华社记者黄硕、詹奕嘉、印朋
当游客们来到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的城市汕尾时,他们很快注意到许多地方都有红色。
在汕尾的红色文化街,建筑外立面被漆成红色,中间点缀着黄色——这是中国共产党党旗的颜色。
汕尾是广东著名的“红色根据地”。它是1927年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的诞生地,也是领导建立这个政权的共产主义英雄彭湃的故乡。彭湃曾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
今天,当地人仍对彭湃的故事耳熟能详。尽管彭湃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但他在日本留学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回国后烧毁田契,将土地交给农民。在33岁牺牲前,他动员了千万农民加入革命事业。他的“反叛和大胆”也被视为汕尾人民无畏精神和坚强毅力的体现。
彭湃的纪念馆和故居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访。汕尾市的一位官员说:“彭湃的梦想是建立一个国家强大、人民幸福的新世界。作为后代,我们继承了他的遗产。”
其中一个例子是彭湃的儿子彭士禄的成就。彭士禄在父亲去世后被捕,后被营救并送往革命根据地延安接受教育。随后,他被派往苏联留学。回国后,他毕生致力于核工业发展,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另一位同样享有盛名的核潜艇设计师黄旭华也出生于汕尾。
尽管汕尾地处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又与深圳相邻,却长期以来面临贫困人口众多的问题。
努力兴办工业、发展经济,是汕尾为了实现彭湃的梦想,在今天做出的选择。
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陈建华表示:“我们正在以‘店小二’式服务推动项目加速建设实施。”他说,汕尾市正抓住来自大城市的产业转移机遇。
2011年建设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汕尾依托深圳对口帮扶、实现合作发展的成功案例。
总部位于深圳的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是注资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龙头企业之一。2021年,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项目落户深汕特别合作区。此后,二期、三期、四期项目相继落地。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截至今年2月,工业园累计签约投资超300亿元,预计四期项目全部建成满产后,总年产值将超2000亿元。
陈建华表示,汕尾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以期将自身打造为新能源汽车高地。
同时,通过发展风电,汕尾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清洁能源供应枢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18兆瓦海上风力涡轮机和最大的16兆瓦浮动式海上风力涡轮机。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占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近30%。
汕尾还推动港口升级,使其能够容纳大型集装箱船。新能源和新港口吸引了更多希望将产品出口到欧盟的合作伙伴来这里投资。
陈建华说,汕尾的发展定位之一是成为东海岸重要支点。“我们传承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推动革命老区向现代化产业高地转变。”他说,这也是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的一个缩影。
汕尾经济的繁荣发展,也激发了越来越多外出谋生的汕尾人回乡创业求职。
37岁的刘德江早年离开汕尾,到广州等地做服装生意达十余年。2022年,他听说家乡变得越来越好,便回来开了一家咖啡店,他目前在汕尾已拥有8家门店。
刘德江的第一家店开在汕尾红海湾的海滩。门店以海景和沙滩为卖点,迅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在刘德江看来,咖啡店的成功得益于红海湾生态和街道环境的改善。
为将红海湾打造成度假胜地,当地政府不仅通过清退水产养殖场、设置净水设施、定期清理海岸线等方式清洁海滩,还邀请艺术家彩绘团队,对海边街外立面进行整体彩绘,融入蓝鲸、帆船等海洋元素。
在红海湾的海滩一隅,黄旭华为故乡旅游题写的“美丽红海湾”石碑矗立着。20岁的蔡谨韩是打卡者之一。她在小红书上看到攻略,“这里很出片,下次我还会再来”。
2024年,汕尾接待游客95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5.1%;旅游收入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3.3亿元。同比增长16.7%。同时,2024年全市常住人口较上年新增近1万人,继2023年后连续第二年实现正增长。
刘德江担任了去年新成立的汕尾市青年创业促进会主席。协会目前有80多名会员,都是返乡青年创业者,从事水果加工、旅游、文创等行业。
“我们看到目前汕尾的营商环境有明显改善,办理业务很方便。我们想一起努力,把乡村振兴做好。”刘德江说。
配资之家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