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2025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交流活动暨中小企业数字化“链式”转型活动举办。本文根据阿里云智能副总裁安筱鹏的主题演讲内容精要整理。
这一轮AI所体现的“革命性”特征,不是AI可以生成文字、图片,而是AI可以生成代码、构建Agent,形成人机交互新模式,与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作业、产品运营等制造环节、场景相结合,提升生产效率,形成新质生产力,并引发产业竞争格局重构。AI大模型事关人类生产工具的变革,事关一个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塑。今天,AI大模型赋能企业智能化、工业智能体改造制造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具的革命,也是一次革命的工具。
AI大模型将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谈论AI大模型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我们首先要回答四个基本问题:
第一,AI大模型能不能进入制造业的高价值场景?答案是肯定的,AI 大模型是人类社会第 25 种通用目的技术,它能改造现有制造业的高价值场景。第二,这一改造进程何时发生?可以借用威廉·吉布森(科幻文学的代表人物)的一句话,“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第三,AI大模型赋能制造业的路径是什么?可分为产品智能化升级、研发效率和模式升级、运营决策的质量和速度提升、工业设备的精准调控、以及客户体验升级五个方面。第四,今天AI大模型要融入到制造业的高价值场景,应当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从技术角度看,是模型能力的迭代和Agent化的速度;如果从生态角度看,是工程化平台等的技术生态丰富度;如果从企业角度看,是企业改造的意识和能力就绪度。
AI大模型的融入能显著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其中包含两个风向标:第一个风向标是今年1月美国拉斯维加斯的CES展会 ,观察大模型如何成为产品力。第二个风向标就是今年4月德国的汉诺威博览会,观察的是大模型如何变成生产力,融入到研发、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微软在汉诺威博览会上提出,“Industrial AI in Action(工业AI在行动)”。
如果我们把时间拉到五年、十年这两个时间尺度,关于AI大模型赋能制造业,有三个基本趋势判断:
第一,一切智能硬件会被AI所驱动。包括AI手机、AI PC(联想、戴尔、惠普等)、智能家居双足机器人(LG)、智能汽车(大众搭载ChatGPT)、智能眼镜(搭载ChatGPT)等等。
第二,一切软件会被AI大模型所重构。包括手机上的App,电脑里面的Windows、Office、WPS,企业使用的ERP、CRM、MES,编程软件Github,游戏、教育、出行等互联网服务……所有软件都会被AI大模型所重构。
第三,一切数据会被AI大模型所激活。企业沉淀的数据资产包括:文档、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代码、视频等,它们都将被大模型处理并激活,从而释放数据价值。
图:关于AI大模型赋能制造业的三大趋势判断
智能体是AI应用落地的“前锋”
如果说AI应用落地是一场“足球赛”,进球得分代表应用落地,那么有三个判断:大模型是“后卫”,它偶尔会直接通过中场跑进前场、把球踢进对方的球门,但更多时间,大模型被装在AIPC、AI手机、智能眼镜等硬件设备上;智能硬件载体作为“中场”。而把球踢进对方球门的“前锋”,则是软件智能体。
有两个前锋:“左前锋”和“右前锋”。其中“左前锋”是传统ERP、CRM等软件,被AI重新改造升级、形成各种工业级的AI Agent。“右前锋”则是AI原生的Agent,赋能制造业升级。
在制造业的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服务等每一个环节,全球主要的软件厂商在过去的一、两年,都在加速软件的迭代和升级。全球主要软件公司Salesforce、SAP等的股价,它们都在ChatGPT发布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涨了2倍到3倍,因为这些公司已经看到了AI大模型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带来的技术确定性和商业利好。
在研发环节,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集成AI,比如Autodesk Fusion的Sketch AutoConstrain功能,正利用AI自动检测并应用设计草图中的关键尺寸约束,以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CAE(计算机辅助工程/仿真)软件集成AI,比如Ansys推出SimAI平台,利用AI快速探索和预测设计性能。
在生产环节,MES(制造执行系统)软件集成AI,比如Siemens Opcenter与AWS Bedrock集成,简化了各行各业各种规模企业构建AI应用的过程;资产管理软件集成AI,比如IBM Maximo集成AI,实现了远程资产监控和预测性维护。
在供应链环节,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集成AI,比如SAP正利用AI重构ERP软件,推出AI助理Joule;SRM(供应商关系管理)软件集成AI,比如Oracle Fusion SCM集成AI能力,加速了商品和供应商管理。
在销售环节,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集成AI,比如Salesforce Sales Cloud推出Einstein AI解决方案,涵盖销售、客户服务、营销等领域;销售情报工具集成AI,比如Apollo.io提供端到端的AI销售平台,如AI邮件等。
在服务环节,客户服务平台集成AI,比如Zendesk借助AI升级客户服务解决方案,包括对话机器人、数据分析工具、预测分析平台等。
图:在制造业的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服务每一个环节,全球主要的软件厂商都在加速迭代升级
工业智能体驱动智能化升级的五种模式
人们总说“AI大模型元年”,到底怎么算“元年”?软件产业繁荣才是AI大模型应用爆发的风向标,是AI大模型元年开启的关键标志。今天AI大模型软件驱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是工业智能体。如果说大模型是一辆车的发动机,智能体就是要给这个发动机装上底盘、造上盖子、安上轮胎、并且把油加满,让车能跑起来。
这需要“通识+专精”的数据,比如数据库、摄像头数据、传感器数据、机床数据、机器人数据等;也需要大模型跟小模型的协同,以工业大模型为基座,加上时序模型、机理模型、模式识别模型等;分为软件和硬件两种类型,比如工业设计智能体、设备检修智能体、运营决策智能体、客户服务智能体等;同时它紧紧围绕“内部+外部”场景,如产品研发、工业制造、供应链管理、设备检修与维护、客户服务、营销方案设计等。最终,它能实现实时感知、精准决策、准确执行的反馈闭环。
今天,工业智能体赋能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可以分为五大模式。
一、产品的智能化升级,核心是提升用户的体验、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并带来产业链升级的价值
正如一切智能硬件都会被AI大模型所驱动,我们看到了很多例子。
公牛,外界认为它是一家生产插座的公司,但是场景化智能照明已经占到公司营收的50.35%、并以每年15.37%的速度增长。公牛构建了一套面向家庭和商业办公场所的无主光照明系统,基于通义Qwen3微调的大模型MOS GPT,可以根据家庭场景和外部环境切换阅读、观影等不同几百种灯光模式,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AI大模型的出现,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
耳机,某深圳耳机厂商基于通义Qwen-plus将传统耳机打造成了一款AI翻译耳机,支持9种语言实时对话、134种语言实时传译,售价39.99美元,在3月份的单周销售就达到了342万美元,单月销量超10万双,这是全新的增量市场。
手机,它最终会构成一个AI终端的生态,荣耀手机的智能体YOYO接入通义千问、万相模型,能提供语境理解、实时翻译、视觉内容生成等新功能,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体验。
电视,创维AI电视的酷开智能体接入通义千问、万相,带来了对话式操控、故事内容生成等新使用体验,特别适合长者家庭和少儿家庭使用,今年天猫618登顶电视品类成交榜,也首次进入全球销量top5。
另外,未来所有的机器人都会被AI大模型所驱动,比如有鹿机器人自研右脑端到端世界模型、左脑语言能力接入通义千问,能实现自主导航、自动驾驶、对话化交互等新功能。3月,有鹿宣布签署了超数亿元订单协议,成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机器人公司之一。
图:工业智能体产品的智能化升级
二、研发效率的提升,全面创新研发模式
首先是文献研究提效:利用AI,加速对文献、企业文档、专利等海量知识的提取、研究、查找,实现效率的巨大提升。某跨国知名药企基于百炼专属版及通义千问搭建的医药智能体,可以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自动分析和总结,药物安全把控效率提升3倍,准确率从90%提至95%,将科研人员从繁琐的文献阅读、筛选、撰写中解放出来。而某电池研发商基于通义大模型训练的领域专属模型,可批量阅读、翻译、抽取关键信息、总结摘要,让研究员可覆盖的论文数量从200篇增加到2000篇,论文关键内容抽取准确率近95%,论文问答意图识别准确率达98%,显著提升了科研效率。
其次是实验研究提效:利用生成式AI方法指导设计、模拟仿真,显著提升实验效率。比如AnSys SimAI利用过去的仿真数据构建仿真智能体,实现数据驱动的仿真,在几分钟内预测新的设计行为表现,实现了更高效率——设计周期缩短10-100倍,快速测试10-100倍的设计替代方案,每个结果都有置信度报告;更低门槛——无需依赖仿真专家,人人可做设计优化;更广应用——涵盖所有物理领域,如空气动力学、电磁学等。
最后是产品开发提效:“AI程序员”能力持续升级,实现从需求到产品的端到端交付,显著提升代码开发效率。软件开发、代码生成,已经是今天大模型应用最重要的场景。2025年5月24日,Anthropic发布的Claude 4 Opus模型可完成长达7个小时的编码任务,将来模型工作时间有望提高到一个月。截至2025年6月,至少有5个AI编程产品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超过1亿美金。而阿里通义灵码生成的代码已经占到阿里代码生成的30%。
三、提升企业运营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在消费品行业,从企划、研发、营销、供应链、销售的每一个环节,AI大模型都能大幅度地提效。比比如传统研发从提案到试产需24个月且库存风险高,AI仅需2个月即可提炼卖点、生成百款设计并精准预测潜力款等等。;供应链方面,库存周转天数由 180 天缩短 20–40%;销售环节,潜在客户池扩大 30–50%,营销响应率提升 20–40%。
图:工业智能体提升企业运营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四、实现工业设备的精准调控
工业场景有大量的工业设备,过去是经验规则驱动控制,而AI则能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控制,完成感知、认知、决策和控制的闭环。蘑菇物联是一家聚焦公辅能源场景的公司,在“工业控制”领域落地了AI垂直大模型“灵知大模型”,基于大模型对设备的预测、诊断和控制,它将能量优化从过去的15%提高到30%,还实现了多源数据、优化频率、低门槛等价值。
工业智能体还能提升故障诊断、工艺和质量分析效率等。当很多工业设备出现问题时,工程师们往往需要从不同厂家的不同系统中(如用户手册、PLC/DCS、MES/QMS等),根据经验查找海量资料,依靠经验来判断和分析,并容错不同厂家系统间术语、标准等的差异。而今天大模型带来的最重要价值是可以基于知识图谱,构建工业多模态数据间的关联关系,并针对场景构建和优化提示词。它意味着,针对用户输入,利用大模型的精准理解、推理和编排能力,自动分解问题并精准地生成、执行各种实时数据库、结构化数据库、故障和工艺知识库查询和数据分析的任务,自动根据查询结果、生成下一步的任务直至得到答案。
图:工业智能实现工业设备的精准调控
五、提升客户服务的体验与质量。
AI驱动的智能客服专业不犯错,全天候在线,解决人工客服能力参差不齐、服务带宽有限的瓶颈。它也能帮助人工客服,比如在销售人员在跟客户交流过后,大模型给到专业的策略建议,从而提升销售人员的销售效率。在物流领域,传统作业务方式下,几千万司机、货主需要通过平台对接信息,人通过电话沟通信息达成交易,效率很低,峰值时50通电话仅有一次接通。而有了AI之后,分别给司机和货主做一个Agent,让两个Agent进行交互、自动完成议价和发货,最终成交效率提升了50倍。
图:工业智能体提升客户服务的体验与质量
最后总结一句话,今天AI大模型赋能企业智能化、工业智能体改造制造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具的革命,也是一次革命的工具。所谓的发展智能体,就是发展人工智能+。
- END -
配资之家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