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表演未达高潮,已自掉链子。
美国航母雄壮地驶抵南海,原本意图借此展示其强大实力,为“尼米兹”号举行一场盛大的告别仪式,未曾料到这反而成了南海的一出闹剧。
网上瞬间掀起一片热议,美国航母“尼米兹”号在南海短时间内接连发生两起飞机失事事故,间隔不足半小时。
美国不远万里带来的这场“表演”,实则被刻意包装,意图传达“对华释放信号”。
我国于27日以礼回应,若美国有此需求,我国将秉持人道主义精神,提供必要的援助。
这起美国航母事故究竟释放了何种信息?为何在南海遭遇尴尬的美军似乎遭遇了什么问题?
表演应自定节奏
10月26日,美国海军在南海海域进行着一场军事演习。然而,在下午2点45分左右,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在执行任务不久后,自“尼米兹”号航母起飞后不幸坠毁。
MH-60直升机
下午3时15分许,另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亦在执行“常规任务”的过程中不幸坠毁。令人遗憾的是,短短半小时之内,美国已有两架战机接连遭遇此不幸事故。
不得不说,美国的坠机事件似乎总有着其独特的节奏,往往不到半小时便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近期,美国频繁派遣舰艇与军机至南海,频繁进行炫耀武力的举动。
F/A-18F“大黄蜂”
南海周边的海上安全问题不仅潜藏着隐患,同时也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了破坏。
直至近日美国发生的坠机事件,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方得以揭露美国行径的真相。然而,真相早已显而易见,美方却依然坚决否认。
近日,曾高调宣称美国“尼米兹”号航母在南海的部署意在向中国传达强硬信号,实则不过是想通过展示这艘“最资深”的美国航母来彰显国力。
未曾料想,这场国威与军事力量的盛大“演出”尚在序幕,便以连续两架飞机坠毁的“高潮”收场,在海面上激起了两朵巨大的水花,可谓是让自己颜面扫地,十分“尴尬”。
即便为了回避承认此次连续两起坠机事故属美国的A级事故,美方也想方设法进行否认,然而,终究无法改变现实。毕竟,真相显而易见,美国海军的昔日辉煌似乎已不复存在。
在美国,飞机事故可被划分为四大类别。其中,A类事故为最为严重的一类,涉及飞行员永久性伤残或死亡,或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至250万美元,即被归类为A级。
此次美国坠机事件中,涉及的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单价约为4000万美元,而另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的单价更是高达7500万美元。
尽管坠机事件中机上机组人员均得以安全获救,然而该飞机的价值本身便已远超250万美元,因此将其定性为A级飞机坠毁事件,实属恰如其分。
近年以来,美国发生的A级事故数量显著增加,这引起了公众对美国海军实力的质疑。美国海军过度依赖老旧的航母进行海外部署,其军事实力似乎并不如外界所认为的那样强大。特别是备受瞩目的“尼米兹”级航母,似乎正面临“过时”的风险。
美国常年于海外进行军事部署,不仅在一些国家广泛设立军事基地,同时亦在巴以冲突的红海战场上频繁介入,并在印太地区频繁展示其军事存在。
凭借着美国航母在海洋上的跋扈嚣张,一度意图为“尼米兹”号航母举行一场体面的退役仪式,却不料适得其反,反而暴露了美国海军的尴尬境地。
近期,“尼米兹”号航母正进行其最后一次部署任务。任务完成后,该航母将退出作战序列,并进入拆除装备和退役的程序。那么,“尼米兹”号航母对美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尼米兹航母告别仪式
提及美国的“尼米兹”号航母,尽管近期在南海展示实力时略显尴尬,但此艘航母对美国海军而言,实则承载了多年来的荣耀与尊严。
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航母之一,“尼米兹”号自1975年服役以来,也即将步入退役的行列。鉴于该舰早已多次被检测出存在频繁的技术问题,其应对现代战场的复杂需求显然力不从心。
譬如近期南海的军事演练,航母作为这场军演中的关键角色,一旦在调度指挥上出现纰漏,整个军演便可能因航母调度环节的失误而引发一连串的连锁性问题。
美国飞机频遭坠毁,此情此景,恰是“尼米兹”航母调度出现失误的体现,亦使得美国A级事故簿再添新章。正因如此,“尼米兹”号的退役之旅显得尤为尴尬。
由于“尼米兹”级航母在早年长期承受高强度部署,其设备逐渐显现出老化迹象,系统故障频发,严重损耗问题接踵而至。即便是机器,也难以承受这种超负荷的运转压力。
即便美国自身亦察觉到了症结所在,因此,那个不断调整美国海军及空军飞行员训练时间的国家,亦逐渐见证了美军飞行员能力的下滑。
譬如在2021年的美国,检测“尼米兹”号航母时便揭示了核动力装置存在细微的材料瑕疵,因此不得不返回其母港进行修复。
自2022年起,为配合航母的调度需求,美国空军飞行员们的训练强度亦有所调整,原本的平均飞行时数200小时已逐步减少至现在的平均130小时。
即便作为海上陆地的关键装载设施,这艘美国核动力航母上的饮用水供应也遭遇了污染,甚至出现了中断的情况,这对美海军与空军人员的日常生活构成了不小的困扰。
然而,为了确保航母能够持续服役,依赖原有零件的修缮与维护便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
鉴于航母制造周期漫长,部分关键设备的供应商早已停产,仅凭二手零部件难以维系航母的正常运作。因此,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不禁让美军陷入尴尬局面。
鉴于“福特”级航母与“肯尼迪”号在接替“尼米兹”号的任务上始终未能顺利进入正式服役,因此,长期推迟退役的“尼米兹”号航母,终将不得不面对它的退役仪式。
毕竟,美国并不希望再次如同近期那样,试图借助军事力量来提升其“存在感”,然而,话音刚落,却因一个意外的失误,不慎将“A级事故率”推高了。
此信号若被视为美国向中国传递的强烈信息,那么这难道不是美国海军陷入困境的迹象吗?而通常在规模和数量上占有优势的美国海军,又究竟遭遇了什么问题?
美海军为何这么“尴尬”?
美国海军的疲态逐渐显露,这一现象恐怕与五角大楼无度的“挥霍”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
据美国消息披露,"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在完成此次归航任务后,预计将于2026年4月转移至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随后,该舰将进入拆解程序,并最终驶向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在那里它将开始长达30个月的核燃料移除与反应堆停用分解作业。
看来未来美国将不再拥有“尼米兹”号航母的身影。除了那些在拆卸过程中得以回收再利用的设备和材料,美国海军的这一举动无疑以尴尬的结局收场,同时也映射出了其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随着美国本土造船业维护作业量的不断攀升,美国海军舰队的工作效率逐渐下滑,导致可供使用的舰艇数量日益减少。
舰艇的维护周期越长,其可用时间相应减少。若旧舰艇难以修复,新舰艇又无法及时建造,这便使得美国海军的发展陷入困境,无奈之下,只得将舰队置于两难境地。
例如,美国先前因事故原因,导致“华盛顿”号不得不停入维修区域。然而,维修期限的持续延长,继而使得本应更换核燃料的“斯坦尼斯”号只得在船厂内空耗了两年的时间。
年初,美国遭遇了一起撞船事故,使得原本尚能勉力支撑的“杜鲁门”号,也不得不暂停任务,进入维修的等待阶段。然而,由于国内可供选择的船厂数量有限,甚至难以寻觅到适合的船坞以开展修理工作。
鉴于造船厂数量有限,原本计划接替“尼米兹”号的“肯尼迪”号航母的交付期限亦愈发漫长。尽管官方宣称其将于2027年交付,然而美国的生产速度却令人难以满意。
即便“肯尼迪”号真的能在2027年如期交付,美国海军还需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方能使之具备所需的战斗力。这一过程的时间跨度同样难以准确预测。
面对美国海军现役舰艇的接连故障、新建舰艇的屡屡受阻,以及训练投入的不足,原本的军事优势正逐渐被侵蚀。然而,美国仍旧执意在国际舞台上寻求存在感。
诸如不时介入他国战事,或是在亲信国家广泛建立军事设施,乃至意图震慑中俄两国,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这些行为均在持续削弱原本就有限的国力。
除了持续扩充其庞大的舰队规模,美国近期在国际舞台上亦遭遇了尴尬,原本旨在展示实力的“秀场”竟演变成了“闹剧”。不可否认,亚洲地区日益崛起的力量,的确让美国感到了不小的焦虑。
多年来稳居霸主地位的美国,或许正预示着“成也霸权,败也霸权”的深远寓意。
毕竟,若我们只顾追求并维护所谓的霸权,而忽视了对世界和平的维护,那么最终也将如同飞机坠毁般,不可避免地面临从巅峰跌落的时刻。
目前美国海军的现状,公众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配资之家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